《史记》记载,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出生在今天的千阳县。他22岁师从孔子,3次赴鲁跟随孔子学习达17年,学成归故里,设教授徒,传播孔子思想。期间因思念恩师孔子,每日用襟撩土垫足18年,日积月累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望鲁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燕伋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在千阳,“燕伋”这个名字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从“燕伋小学”“燕伋大道”到“望鲁台广场”,这些文化地标把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与今天的生活对接碰撞。近年来,千阳县通过把燕伋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与旅游业相结合,多措并举弘扬燕伋文化,扩大了中华尊师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今日千阳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燕伋文化成为传播千阳故事的靓丽名片。
(一)文旅融合,景区讲好儒学故事
望鲁台遗址是燕伋尊师故事的见证,因其深厚的人文意蕴、史学价值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一枚鲜明的尊师文化符号。围绕这一文化IP,千阳县成立了燕伋望鲁台管理处着力提升景区建设,丰富文化展示。2023年,望鲁台景区成功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景区以“一祠一台一广场”为核心,以《论语》为主线,以儒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遵循,开发了拜燕伋、练书法、射古箭、弹古琴、打算盘等六艺体验项目,持续深化“拜先贤、习六艺”研学旅游内容,固定在每年清明节举办祭拜活动,教师节举办尊师活动,寒暑假期间针对学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成为弘扬国学、传播尊师重教之风的教育基地。
(二)文化深耕,笔墨传播乡土故事
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燕伋文化研究会民间文化组织,旨在集结海内外专家学者挖掘历史资料,参与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扩大燕伋的对外影响。目前已有会员80名,他们用笔墨传承燕伋精神,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千阳故事。多年来,研究会坚持举办纪念燕伋诞辰纪念活动、燕伋文化研讨会、“燕伋文化进乡村”等活动,创办《燕伋文化研究》刊物,编写《燕伋传说》《千河文集》《三贤丛书》等书籍,多途径传播燕伋文化。会员们深挖千阳地域文化编著散文集《乡愁记忆·泡馍》《段秀实史实初探》《古堡》等,这些创作成果为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繁荣千阳文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活动引领,群众讲好尊师故事
围绕“燕伋文化”传承,千阳县以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今年6月,举办首届“燕伋杯”诗歌散文大赛,在两个月的征集活动中,共征集作品489篇,不仅县内群众参与还吸引了数百名县外作者投稿,形成较好影响。
8月22日,第十三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千湖·燕伋文化旅游季”拉开大幕。开幕式上全县千名学生行拜师礼、诵读《礼记》经典,百余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在“燕伋尊师文化研讨会”上,著名文化学者张迈曾、肖云儒、孙皓晖、雷涛、刘学智等共同研讨燕伋精神,从不同角度对燕伋尊师文化的深刻内涵、现实意义、未来发展作了精彩的分享交流。
(四)精神传承,后人讲好故里故事
燕伋去世后,他的墓地就在他的出生地——水沟镇水沟村。在这里,后人对燕伋精神的传承从未停息。每年清明节前夕都要举办隆重的祭拜活动,千阳县师生、全国燕门后裔、水沟村全体村民集合在燕伋墓广场祭拜先贤;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燕伋诞辰日),水沟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实践活动;每年七月底,水沟村要举办表彰大会,表彰本年度考上大学的学生。今年初,水沟镇党委、政府斥资90万元对燕伋墓文化广场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集祭拜、研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使之成为燕伋精神的文化地标、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