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索引号: 610300-116103280160109678/2024-00104
发布机构: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4-12-06
名  称: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千阳县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千阳县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12-09 17:59:20

 

千政发〔202441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千阳县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双管”单位:

《千阳县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6日

 

 

千阳县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省政府、市政府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千阳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历次来陕考察特别是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到2030年,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全县天气雷达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地面气象观测站间距达到6公里以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自动化率达到85%以上。到2035年,气象科技能力达到全市同期领先水平,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强化精密气象监测能力。科学规划千阳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加密山洪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粮食和苹果作物主产区费气象监测站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共同投资等形式,推进多要素气象灾害监测X波段雷达等气象灾害监测系统项目建设,构建空天一体化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推进县级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能力建设。依法引导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依法推动水文、水利等气象监测数据共享、标准公用。依法加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力度。(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镇、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2.强化精细气象服务能力。做好省市县一体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支撑平台的本地化释用。积极推广“陕西气象”APP和宝鸡气象微信公众号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及时性。(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镇、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气象数据管理能力。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大气象数据共享开放力度,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与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气象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挖掘气象数据的应用能力。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加强网络安全软、硬件系统建设。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文旅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炮自动化改造、购置移动式全自动火箭作业系统,完善人影指挥和作业体系。持续提升地面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率和安全水平,规范人工影响天气队伍管理,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施探测环境保护工程。完善土地、交通、通信、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加强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气象台站、多功能气象台站、特色气象台站等建设。(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守牢气象防灾减灾底线

1.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千阳气候适宜性研究,加强灾害性和极端天气机理、客观预报方法等基础研究,强化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行业服务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气候预测预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技术。完善千阳县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业务。建立基于网格预报的农业、交通、环境、旅游等专业气象预报及风险预警业务体系。(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镇、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做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结果的应用,推进普查及区划成果在重大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灾害评估、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落实雷电防御监管职责。依法做好全县重大规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教学内容。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千阳县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建设气象科普场馆云平台,创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气象科普品牌,提升气象科普“云服务”能力。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镇、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发改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千阳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定期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灾害防御应急工作机制,实现各级各部门相关应急预案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衔接配套。完善“3161”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直通式服务以及“叫应”服务等机制。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课停业、完善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等制度。(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各镇、县气象局、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气象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1.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积极保障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新全县农业气候区划,开展小麦、玉米、苹果等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气象预报预估技术,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稳产气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推进苹果等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建设,推动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气象助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主要生态功能区碳源汇监测、核算和碳减排效果评估能力,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生态质量变化和气象贡献率评价及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气象支撑能力建设。开展临山涉水等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监测网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推动“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小镇”等国省气候品牌创建。(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城乡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开展“气象哨兵”推广应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构建“两微一端”和全媒体服务矩阵,增强农村、边远山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快递员等特殊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镇、县委宣传部、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合。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气象服务全覆盖。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调配储运、金融保险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牵头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金融监管支局、县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协作配合。进一步强化县镇村三级合作,定期开展县域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统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牵头单位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全力予以推进。各配合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主动协助牵头单位做好相关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行业专业规划,共建共享监测预测、信息发布等基础设施,提升行业气象风险防御能力。推进气象依法治理,健全气象标准体系,持续开展气象相关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工作,加强气象与应急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

(三)加大保障力度。统筹做好气象资金、用地等保障措施,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保障机制,落实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夯实气象人才基础,优化各镇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气象工作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抄送:市气象局。

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科协,县金融监管支,县供电公司

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126印发

                                       共印5份

解读链接:/col13677/col13680/col13701/202412/t20241223_90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