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千阳县土特产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8-13 17:43:32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土特产品的发展,千阳县统计局与县农业、畜牧、文旅、供销社、财政等部门和各镇对接,下发调研问卷,对我县苹果、羊乳、刺绣等58户主要土特产品经营主体和行业部门进行调研,了解我县土特产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矮砧苹果蓬勃发展。全县发展苹果13万亩、苗木基地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矮砧苹果之乡、中国苹果苗之乡等多项国家级殊荣。依靠龙头企业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培育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等12家果业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6个、万亩大镇4个。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组织79个,扶持发展苹果产业种植大户265户,注册苹果家庭农场42个,带动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建设矮砧苹果示范园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2023年苹果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带动1.2万户果农户均增收1.5万元。

2.特色羊乳质效明显。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26.5万只,羊奶产量9.6万吨,建成万只羊场4个,千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5个,百只以上家庭牧场(户)310个。近年来产业链条加快延伸。县内企业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的乳业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升级,新建羊奶液态奶生产线2条,新开发的2个系列7个单品液态羊乳制品在上海进博会展出,使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实现液态羊奶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总投资11亿元的正大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项目达产后,选育的核心群良种羊年产奶量达到1.5吨/只,乳脂肪含量4.5%、乳蛋白含量3.5%、菌落数仅为3万CFU/g,年提供优质种羊1.1万只,总存栏规模达到5万只,年饲养量近10万只,生产羊乳产品3万吨,实现年产值15亿元。

3.非遗刺绣走出国门。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被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近年来,千阳县坚持“园区引领、合作社带动”的发展思路,投资2000万元,于2020年11月建成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园内包含6个西秦刺绣传习所,设有产品展示区、制作加工区、技能培训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是集产品研发、制作、展览、销售、宣传于一体、引领全县刺绣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建立的“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建成21个专业合作社,1.2万名妇女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化身为“千阳绣娘”,成为响亮的劳务输出品牌。千阳连续六年成功举办西秦刺绣香包节,刺绣福虎上邮票全国发行,刺绣虎娃套装登上春晚,虎头帽、虎头枕走红冬奥会、西安十四运会等节点,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及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年销售量680多万件,产值达86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特产品牌效益不高。“千阳苹果”、“千阳羊乳”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进展缓慢,区域品牌知名度不高,70%的苹果销售依靠客商前来收购,客商极易压级压价,还有部分果农田间地头论堆卖,导致丰收不增收。

二是果业分拣冷藏滞后。千阳中早熟苹果占60%,主要利用市场空档期以鲜果销售为主,入库存放数量较少,品种特性决定了只能入库存放3个月左右。长期库存以占40%的晚熟品种为主,目前全县建成冷气调库7万吨、4条果品分拣线,需再建3万吨气调库和20条分拣线才可满足储存和分拣需求。

三是羊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会化服务不够。千阳是全省奶山羊发展重点县,是全国莎能奶山羊繁育基地县,但从工信部等部委的发展规划意见来看,主要集中在富平等个别县区,对其他区域涉及较少。全县果业、乳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虽达到20家,但只是单个环节的服务,而且仍处在起步期,未形成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营销,打造高品质苹果产销基地。开展“千阳苹果”、“千阳羊乳”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每年举办“中国好苹果大赛”,“奶山羊大赛”,在大中城市举办千阳苹果、羊乳推介会,健全区域电商营销机制,构建线上线下一体,专业市场批发与商超直供协同发力的立体化营销格局,形成多业态、多渠道齐头并进的千阳苹果区域品牌营销模式。

二是抓融合,打造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发展苹果、羊乳加工、贮存、物流、期货等新业态、新经济,深度延长土特产产业链,增加农特产品附加值,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是抓布局,优化奶山羊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积极对接联系省市部门,加大对千阳等优势县区奶山羊良种基地建设与乳制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