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乡两级统计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
1.县级基本情况。千阳县统计局下设千阳县社会经济调查队,设局长1名、副局长1名。千阳县社会经济调查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县统计局与县社会经济调查队采用局队合一的办公模式,整合机构与人员,统筹开展统计工作。县统计局内设政秘股、综合股、工业投资股、农业股、贸易股和收入调查股,目前局队在岗在编人员共计15人。
2.乡镇基本情况。千阳县辖7个镇,68个村(居)委员会。各镇、各村(居)委员会均配备兼职统计员1名,并确定1名领导分管统计工作。
(二)队伍建设
局队在编在岗15人中,性别方面:男性6人,女性9人;学历方面: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7%,大专学历2人;年龄构成方面:80、90后干部共计12人,占总人数的80%,70后3人。
乡镇7名统计业务人员中,性别方面:男性3人,女性4人;学历方面:7人均为本科学历;年龄构成方面:7人均为80、90后干部。
(三)业务建设
局队主要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县统计工作,实施国家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和专项调查,开展农林牧渔业、工业、投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统计调查,开展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全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和月度调查失业率统计工作,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核算全县地方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综合整理和提供旅游、交通运输、邮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全县基本统计数据,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共享制度和发布制度;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县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
乡镇主要承担日常的基层农业、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调查等统计工作、协助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普查年份承担国家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基础调查和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业务工作。
二、目前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人员变动较频繁,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多身兼数职且更换频繁,有些统计人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离岗位,导致工作衔接不畅,统计队伍缺乏稳定性。部分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报表填报随意性较大,填报的数据缺乏责任心;一些统计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口径把握不准,填报的数据存在衔接问题,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性不足,数据质量仍需夯实
部分企业、镇村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不完整、不规范,有些统计人员变更后以前年度台账甚至缺失,导致数据来源无法追溯,缺乏有力的凭证支撑,影响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基层统计员对数据的审核还停留在简单的逻辑性检查,缺乏对数据真实性、匹配性、趋势性的深入综合评估和数据核查能力,对异常数据的敏感度和查询核实力度不够。
(三)基层经费和硬件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待提高
随着统计业务的不断细化,镇村、企业统计员承担更多更细致的统计工作任务,但有些统计工作未纳入专项预算或保障不足,难以满足日常调查、业务培训、设备更新等需要,制约了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质量提升。目前,全县7个镇68个村(社区)统计员虽配备有办公电脑,但大部分计算机使用年限在6年以上,硬件设备老化陈旧,运行速度慢,影响数据处理效率和网络报送系统的稳定使用。企业统计员在每月的网报期间,经常反映电脑存在软件之间不兼容,报送报表时需要关闭不兼容软件才可完成报送,从而影响了统计员的工作效率,变相的加重了统计员的工作负担。
(四)服务水平和分析能力欠缺,统计职能发挥不够
基层统计机构人员对统计工作往往忙于完成数据收集、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对数据波动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不足,对经济运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析研判不够精准,为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强,统计服务主动性有待提升;乡镇统计员疲于应对各项繁重的工作,仅限于完成报表的填报,做“数据搬运工”,没有主动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开展深度分析,提供精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
(一)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筑牢数据质量根基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强化与发改、工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税务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对接沟通、靠前服务,积极做好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动态更新和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确保调查单位不重不漏、信息准确,为各类统计调查提供完整的抽样框和基础依据,合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乡镇、企业、部门等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统一标准要求。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资金,逐步改善基层统计办公条件,提升基层统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加强统计分析研究,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健全数据监测预警制度,抓住统前分析关键期,加强数据汇总分析和趋势判断。精准把握增加值核算重点,提升经济指标研判和监测预警质量。做好主要经济指标逐行业、逐企业与省市运行趋势的对照,及时汇总分析变化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省市统计重点任务,结合实地核查、监测调查等工作,积极走访全县“五上”企业,做好各行各业运行走势和发展动态调研。
(三)加强统计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统计生态
广泛开展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六进”宣传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人员、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逐步提升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提高社会各界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自觉性。
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县“双随机、一公开”统计执法检查,依法规范各级统计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有声势、有规模、有影响的组织开展好统计开放日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月、统计法颁布纪念日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统计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增强社会各界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升统计专业素养
全面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建议给乡镇设置专职统计岗位,在招考招录时限定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对口专业,以确保专业人才供给,并通过“定编、定岗、定责”的方式,从制度上保障统计工作的专业性与延续性,实现专人负责、专职管理。
强化统计业务培训。在常规开展统计专业年定报培训会的基础上,结合省市工作安排和工作实际,不定期召开专项业务培训会,授课人员要根据培训受众不同,及时收集基层统计人员存在的问题,精准制定授课内容及方向,持续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操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