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千阳县卫生健康系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4-08-20 10:42:48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化解相关安全风险,根据县安委办《关于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通知》(千安委办发〔2024〕29号文件)安排,结合卫健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各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健全完善,有限空间底数全面摸清,全部建立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隐患台帐和监管台账,作业风险得到充分辨识和管控,通风、检测、监控等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设备按要求配备齐全,相关人员安全培训到位,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全部做到“九有一禁止”(九有:有辨识、有标识、有告知、有审批、有通风、有检测、有设备、有监护、有教育;一禁止:禁止盲目施救),促进全县卫健系统有限空间作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

全县卫健系统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单位要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细化方案,强化对在建工程、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易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领域整治,重点对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消防水池等地下有限空间,对污水处理、制氧站、压力容器、锅炉房、储藏室、冷库等地上有限空间,针对性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三、整治重点

(一)全面开展摸排辨识。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对有限空间认真开展一次风险辨识,确认风险等级并登记造册,完善有限空间基本信息,特别是要加大对容易忽视、监管主体不明的枯井、废弃水窖等场所摸排。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有限空间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对摸排出的有限空间进行精准辨开展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作业现场及时设置(更新)安全警示牌和风险告知牌。

(二)实施风险要素监测。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前,要自行组织或聘请专业机构,对本单位有限空间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地下泵房、供暖供水管道、排污地沟、竖井以及各种密闭容器等有限作业空间要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各类有限空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以及浓度、数量等参数,并依据量化指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作业计划,实施精准化管理。同时,要将检测评估结果、精准化管理措施等内容,及时更新到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以便从业人员了解掌握使用和规避相关风险。

(三)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密切防范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制度不切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日常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污水处理池等有限空间,加装强制通风、监测报警和视频监控等装置系统,并将监测参数和监控视频同步传输至值班室,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有限空间内疑似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风、监测、照明、监控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要严格门禁管理,严禁擅自进入或者检测不合格进入封闭式有限空间。工作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作业安全。

(四)规范现场作业管理。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灾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作业前必须经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并由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作业方案、应急预案、防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实施作业前必须落实监护和应急措施,组织作业前培训,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作业前要对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持续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

(五)严禁盲目实施救援。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流程实施科学救援。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深刻汲取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扩大的惨痛教训,要把事故案例作为安全警示教育学习资料,宣贯到每一名从业人员,让每一名员工都知晓盲目救援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坚决杜绝盲目施救事故发生。

四、整治步骤

(一)动员部署(8月1日前)。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自查自改(8月1日至9月25日前)。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全面辨识本单位有限空间并建立台账,要对照整治范围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保不漏一处,并填写《有限空间摸底登记表》(附件1)。各单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要求,对照整治重点内容,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全面细致排查有限空间安全隐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按照分级分类管控要求建立清单台账,逐一落实整改;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或者较大以上事故的重大风险隐患,要及时报局办公室,县局将充分研判、重点监管。8月31日前,各单位要将自查自改情况和重大风险隐患台账以书面形式报局办公室。

(三)督导验收(9月25日至10月25前)。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工作结合起来,在10月底前,对照《有限空间验收确认表》(附件2)所列内容,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报局办公室。县局将按照县安委办要求,逐一对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四)提炼总结(10月26日至10月31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梳理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探索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工作总结以正式文件形式于10月28日前报局办公室。

五、整治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深刻认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现实必要性极端重要性,将专项整治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安排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排查整治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坚持把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三管三必须”原则作为此次专项整治的核心,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要亲自参与自查自改、检查验收等专项整治工作全过程,认真组织隐患排查、问题整改等重点环节工作,牵头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坚持统筹推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与建筑施工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燃气消防安全、医疗公卫安全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要将隐患排查整治贯穿专项整治工作始终,对发现有限空间相关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全面整改;对专项整治工作不认真、走形式的相关人员,要追究责任、通报批评。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措施,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群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宣传栏等媒介,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为重点,扎实开展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组织观看《有限空间无限风险》警示片,不断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事故施救、自救和自我防护能力,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