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县卫健局】关于深入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1-07 11:36:05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双管”单位:

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鼠、蟑活动和繁殖的高峰季节。为进一步开展好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助力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爱卫办《关于深入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宝爱卫办发〔2024〕21号)要求,现就全县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爱国卫生工作意义

各镇、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深刻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任务,强化社会动员,突出群众参与,确保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千阳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千政发〔2023〕2号)及《关于印发千阳县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千政发〔2023〕5号)要求,加强工作协调联动,切实履行职责,合力推进我县爱国卫生工作。

二、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各镇、各部门要根据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形势,结合重大活动和节假日保障 ,进一步组织开展集中时间、集中区域的爱国卫生运动。要深化重点场所和薄弱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定期对车站、学校、医院、大型场馆、商场超市、景点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清除卫生死角,聚焦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公路沿线、建筑工地、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点和农(集)贸市场、食品“三小”和公共场所“四小”行业及农村地区等全面开展清脏治乱,针对“十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问题实施精准治理,开展预防性消毒,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要依托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深化基层网格治理,有效运用社会组织优势发动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强化日常清扫保洁,补齐环境卫生短板。要利用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和社区(村)、单位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健康宜居环境,降低传染病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

三、扎实做好病媒生物防制

各镇、各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按照《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防鼠灭鼠和防蟑灭蟑工作的通知》(千卫健发〔2024〕129号)要求,部署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监测预警、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置等系列措施,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区域,辖区内各单位和居民开展“六清”(清理积水容器、清理户内外垃圾杂物、清理下水道沟渠、清理盆碟瓦罐、清理地下车库、清理屋顶楼台)行动,创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督促有关单位强化防制意识,落实常态化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切实完善重点场所和部位“三防”设施,加强对学校、超市、餐饮、食堂、食品加工单位等重点场所灭鼠、灭蟑措施指导,有效降低媒介生物密度。县疾控中心要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孳生环境调查、消杀效果评估等工作并及时向县卫健局报告,为病媒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坚持常态化健康科普宣传

各镇、各部门要围绕“体重管理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24年版)”、传染病防控等重点主题,广泛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一要开展好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公交广告、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采取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及疫苗接种知识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餐公筷等良好习惯,提升群众自我保护和卫生防病意识。二要组织好健康科普活动。要按照《转发关于将“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通知》要求,落实好将“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做到“八融入”。要充分发挥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组织健康科普专家和志愿者,开展健康科普配送服务和健康科普知识“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引导职工、青少年学生、妇女、老年人、农村居民等人群主动掌握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要持续做好健康细胞建设中体重管理工作。要广泛开展“健康体重”实践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为体重减负”“健康控体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群众感受“健康体重”管理成效,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要以健康细胞内最小管理单元为载体,每季度测量一次,建立体重监测的台账,将监测人群划分为肥胖(BMI≥28)、超重(24≤BMI<28)、正常(18.5≤BMI<24)三类,分类进行干预指导,并做好效果评价。

五、持续推进健康城镇建设

草碧镇要以“健康体重”管理为切入口,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和健康人群等五大领域建设任务,探索形成与乡镇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健康城镇建设推进新模式,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面推进健康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