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关于全县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1-02 14:59:16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冯海波

(2023年10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全县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向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报告,请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149.54万亩,其中国有土地13.02万亩。

1.建设用地。总面积1.99万亩,其中公路用地8721.6亩,占43.9%;建制镇7666.05亩,占38.59%;水工建筑用地1981.2亩,占9.97%;铁路用地892.65亩,占4.49%;其他用地606.45亩,占3.05%。

2.农用地。总面积9.37万亩,其中耕地1695.75亩,占1.82%;园地70.05亩,占0.07%;林地76686.3亩,占82.03%;草地522.75亩,占1.76%;其他用地14755.2亩,占15.78%。

3.未利用地。总面积1.65万亩,其中内陆滩涂10937.25亩,占66.16%;河流水面5583.45亩,占33.77%;沼泽地10.80亩,占0.07%。

(二)湿地资源

根据国家林草局网站公布,我县湿地面积32873.85亩,其中水库水面15458.4亩、河流水面5619亩、内陆滩涂10985.85亩、坑塘水面358.65亩、沟渠164.4亩、干渠209.85亩、沼泽地32.7亩。

(三)林草资源

按照林业部门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全县林地资源总面积101万亩,草原资源总面积1.57万亩,其中国有林场2个,管护国有林地16.29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6.13%,总蓄积量51.04万立方米。按照起源分类,全县国有天然林12.09万亩,国有人工林4.2万亩。国有草原资源1315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8.39%,其中国有天然牧草地684.45亩,国有其他草地631.05亩。

(四)矿产资源

我县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明显,北部以煤炭战略性能源矿产为主,南部以石灰岩、水泥用粘土、陶瓷用粘土等建材类非金属矿产为主。全县煤炭资源预估储量5亿吨,石灰岩查明储量1.03亿吨,水泥用粘土查明储量803.86万吨,陶瓷用粘土查明储量202万吨。

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石灰岩矿种为主,用于生产水泥、建筑骨料、烧制白灰,目前共有矿山5处,分别是千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雪山灰岩矿,年开采规模210万吨,出让资源量6300万吨;宝鸡正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石灰岩矿,年开采规模60万吨,出让资源量3394万吨;千阳县城关镇庙岭村武家庄采石厂,年开采规模53万吨,出让资源量632万吨;宝鸡鑫丰凯盛矿业有限公司千阳县尚家庄制陶用粘土矿,年开采规模10万吨,出让资源量202万吨;千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高家山水泥配料用粘土矿,年开采规模30万吨,出让资源量803.86万吨。我县砂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千河及其支流的草碧河和冯坊河等河道,年可输送砂石522万吨。

(五)水资源

我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26.5毫米,水资源总量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亿立方米,地下水0.3亿立方米,分别占总量的82.4%、17.6%,千河是县域最大河流,平均年入境径流量3.3亿立方米。

(六)自然保护地资源

全县现有2个自然保护地,分别是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均为湿地类型保护地,总面积11.61万亩(县域内9.59万亩),其中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5万亩,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8598亩。

(七)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植物

我县无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全县现有古树116株,其中国有古树6株,且全面挂牌编号。

2.野生动物

县域境内现有陆生野生动物22目58科182种,其中兽类4目9科16种,鸟类18目49科166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金雕、林麝、朱鹮、黑鹳,国家二级以上野生保护动物已全面落实保护措施,近三年保护率均为100%。在千湖湿地公园内人工引种、繁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65只;人工饲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10只、天鹅4只、鸿雁13只;其他鸟类蓝孔雀4只、斑头雁1只。

二、资产配置和收益情况

(一)全县储备土地资产

2022年末,我县存量国有土地8宗933.03亩,分别为申博陶瓷(动力厂)、世景园、清谷田园及西侧、宝汉高速千阳出口北引线北端东侧(段坊村一组三产用地)、县中医院及征稽所南侧(西关村五组三产用地)、滨河华府小区西侧(西关村三产用地)、草碧工业园创业三路南端西侧、陕西森宝蜂业有限公司南侧等。

(二)国有建设用地配置及收益情况

2022年,全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面积348.76亩,出让价款6146.71万元,其中挂牌出让面积270.58亩,收入5246.87万元,划拨78.18亩,价款收入899.84万元。

(三)矿产资源配置收益情况

2022年全县无矿业权出让,今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宝鸡正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制灰用石灰岩矿新增资源量进行评估,需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2656.05万元,2023年度缴纳1000万元,剩余采矿权收益分5年缴纳。近三年来,全县开采砂石资源26.56万立方米,其中水利建设项目砂石用量5.34万立方米,毛石用量0.62万立方米,商混用量0.56万立方米,外销和用于其他项目建设20.04万立方米,总价值约1992万元。

(四)水资源配置情况

我县水资源开发总量0.3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20%。水资源开发工程分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工程3类,其中地表水工程水库13座,总库容1531.81万立方米,水电站5座,总装机2060千瓦/时,灌区干渠总长64千米,地下水工程525眼机电井年总取水量1200万立方米;客水工程千丰渠灌区、水电站、抽冯济大、抽冯济崔、罗家店提水工程年用水量1237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13.4万人、7.5万只家畜饮水、17.5万亩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等。

三、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自然资源空间格局取得新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国土调查。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高效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2022年8月在全市率先公布调查成果,为县域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二是加快完善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上报省政府待批。“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三级”审查全面执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6.54万亩,占全县现状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93.26%;生态保护红线13.09万亩,占县域国土面积的8.75%;城镇开发边界1.52万亩,是现状城镇用地规模的1.3倍,“三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和13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以空间规划为核心,相关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逐步建立。

三是从严落实耕地保护。牢固树立“大耕保”理念,出台《千阳县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千阳县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统筹谋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南湾岭坡改梯”8187.89亩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完成省级入库审核,强力推进第一批“退园入耕”占补项目700亩地类变更省级复核,加快申请占补项目1358.6亩的市级验收,着力完成第二批“退园入耕”占补项目1389.3亩立项省级报备,为全县耕地保有量正增长贡献力量。

四是坚决筑牢生态屏障。编制《千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划定生态修复分区7个,重点修复区域6个,涵盖生态修复项目20个,构建了“一河、一湖、两塬、两屏、五廊、多点”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印发《千阳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扎实开展城关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进一步明确防治重点、全面分析评估、细化预防举措,争取资金460万元实施西关五组崩塌治理,惠及群众38户。

(二)强化要素支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达到新水平

一是攻坚拔寨争指标。积极跑省进市,为圣元乳业、红苹果物流园、城市公益性公墓和冯坊河水库等重点项目调整规划用地指标653.83亩。强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处置,全市率先完成批而未供土地250.6亩消化处置任务,盘活低效用地133.98亩,“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工业供地全覆盖。

二是夯基垒台护青山。编发《千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新设垚庄等石灰岩采矿权3处,年产130万吨骨料机制砂矿业转型加快推进,指导海螺公司投资432万元对裸露坡面实施覆土绿化,矿区恢复治理101亩,做法经验受到省自然资源厅充分肯定。

三是务实笃行保蓝天。印发《千阳县2022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千阳县加快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2025)实施意见》《千阳县陶瓷行业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实施陶瓷企业天然气管道改造、窑炉脱硝治理,建立重点企业日常环境管理制度,扎实开展移动源头、道路扬尘、餐饮油烟专项管控,2022年,我县空气质量优良率83.8%,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关中64个县区第9位。

(三)强化效能建设,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迈入新篇章

一是强化措施稳经济。将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鲜明导向,突出政策制度保障,紧盯全县200个重点项目,出台《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稳经济十条措施》,全面摸清项目用地需求,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各级纾困政策,高质量、高效率服务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全力以赴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二是优化环境激活力。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牵引,先后推出不动产登记预约服务、企业绿色服务、送证上门以及登记、交易、缴税、水电气过户一窗式办结等创新服务新模式。“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新设登记类型6项,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7个部门实时共享,今年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571本,证明377份,保障企业和个人融资6.34亿元,协助缴税155.11万元,按时办结率100%。

三是用心用情保民生。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分析梳理,制定处置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台账、优化举措,同步落实专人化解、跟踪问效,累计成功化解5宗地145套房屋“办证难”问题,有效保障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国有自然资源底数不清。全县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由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千湖湿地等分别承担,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一致,导致资产统计出现数据不够准确、红线图不一致、规划不协调、管控作用不佳等问题。二是资产价值体系暂未建立。我县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化核算没有统一合理的量化标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依据不足,未形成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报表。三是资源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土地资源配置结构不平衡,个别区域矿产资源暂时不能开发利用,全县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林草资源巡护缺乏远程视频监控监测设备等问题依然存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以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等工作为契机,县自然资源局加强与财政、林业、水利、湿地等部门协同配合,全面摸清全县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底数,加快探索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统计制度和资产核算评价制度,建立全县资源台账、资产清单、资产负债表等成果资料。同时加快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切实提高部门间数据共享水平,实现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夯实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基础。

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国有自然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加快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围绕土地“批、供、用、补、查”各个环节,建立立体监控体系,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设置矿山、严格采矿权审批、持续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一体化推进矿产资源保护。同时加强偷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非法盗挖盗伐林木及占用林地打击力度,进一步强化国有自然资源管理。

三是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自然资源转化效益。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千阳县2023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千阳县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2023-2025年)》项目用地报批,加快老爷岭西、杜家庄勘查区块调整,争取任家山矿区范围变更,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参与老爷岭西煤炭、段坊园区地热、南部山区石灰岩等资源开发。强推冯坊河水库、县城第二水厂、城区供水管网等41个提升改造和9个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建立完备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按照“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原则,积极开发利用现有国有林草资源,探索形成适合我县的国有林固碳增汇经营模式。

四是严格依法管理,守牢自然资源安全底线。严格开展国有自然资源执法检查,加大违法惩处力度,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全面推行田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四长制”责任要求,持续加强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矿山修复力度,深化大气、土壤、水环境综合治理,以高质量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保护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管好用好自然资源,确保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接受人大监督,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资源合理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我县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