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自然资源局严格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布预警、果断撤离”的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模式,加强隐患排查,提升监测预警,做好应急值守,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持续加强汛期隐患排查。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尤其是城镇、公路、铁路、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和临崖临沟等人口密集区开展地质灾害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地质灾害隐患信息。二是提升监测预警。充分应用普适型监测数据,密切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健全和完善多部门联合联动的灾害预警体系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布会商机制。开展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精准预测,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落实“叫应”机制,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做好应急值守。认真落实省、市、县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制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应急值守和信息速报制度,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无误。四是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机制。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库,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清单转移避险人员清单,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责任体系,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