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千阳县:文化服务跟着群众生活习惯走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开启“夜文化”模式

发布时间: 2024-11-19 15:09:50

——千阳县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案例之一


当夜幕降临,位于关中西陲的小城千阳就自动进入“夜文化模式”的幸福生活中。居民都不宅家,在公园里、广场上、体育中心里,到处是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人群,跳舞、打鼓、唱戏、打球……这是大城市很难看到的“人间烟火”,是都市人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乡愁”。为守住这份浓浓的“文化乡愁”,千阳县在背后下了不少“硬功夫”。

一、主要做法

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镇村人口大量涌入县城,千阳县城原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和进城农民、留守老人、进城孩子的需求,千阳县充分实践以群众为中心、为民、务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繁荣“夜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工作来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二园二场一中心”构建“十分钟户外休闲文化圈”

千阳县组织力量对晚间群众聚集的户外休闲场所进行调研,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兴趣点、开展文化活动有哪些困难、希望得到哪些扶持等,梳理出问题清单,为户外文化休闲场所的改造提升明确方向。县委、县政府陆续投资上亿元改造提升河堤公园、天池沟文化公园、望鲁台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健身中心等户外场所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二园二场一中心”纵横分布的户外休闲格局,构建城区群众“十分钟户外休闲文化圈”。

1.千阳河堤文化主题公园

千阳县城依千河北岸呈长方形分布,河堤文化主题公园是县城居民最大户外休闲场所。为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需求,县里投资6700万元对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安装亮化灯带3460米,新建群众文化活动亭5个、文化驿站3个,安装文体健身器材500多套,建成25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1座,把公园打造成集宣传、活动、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长廊。政府把公园内的硬化广场划定广场舞、秦腔、乐器、体育活动等多个区域,数十支社团都有了自己的“地盘”,活动积极性更高了。

2.天池沟水文化公园

2022年10月建成的天池沟水文化公园位于县城中东部,与河堤公园一横一纵分布。县里投资1716万元,建设主题音乐喷泉1座、水幕文化电影1座,景观水面4195平方米,配建2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大舞台1个,建成总面积6200平方米的4处主题文化广场,配置健身器材、儿童滑梯、休闲座椅等设施设备400多套,安装亮化灯带3180米。

3.千阳县体育健身中心

总面积44000平方米的千阳县体育健身中心设有9道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6个篮球场、11个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16个乒乓球场等,设施配套齐全。县里积极主办、承办各类体育比赛,乡村篮球大赛、农民运动会、学生足球大赛等每月赛事不断,极大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

改造提升后的户外文化休闲场所保证了群众娱乐有项目、活动有场所、休闲有去处。近年来,千阳县累计建成综合文化广场21个,百姓大舞台71个,配备文化体育器材6500件(套),极大满足了群众户外休闲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四项措施扶持社团,培育文化活动“领头雁”

县里研究制定了《千阳县文艺组织和文艺社团工作扶持暂行办法》,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大对文化社团活动扶持、文艺创作扶持、新文化团队的扶持,培育群众文化的“领头雁”。

1.对新团队的资金扶持

县里对新成立的文艺团队给予1万元资金扶持,用于配置服装器材等,激发群众组建新社团的积极性。

2.对社团的基础设施扶持

县里积极为文化社团提供活动场所,接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各尽其力,出资、出力为社团配足、配齐音响器材等演出设备,创造便利的活动条件。

3.为社团对接商演机会

鼓励社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庆典活动和商业演出,为他们对接“商机”。通过政府补一点、文艺队外出参加庆典挣一点、成员自发捐资筹一点的“三个一点”方式,文艺社团日常活动经费有了保障,拥有了“造血能力”。

4.为社团提供表演机会

县里每年举办纳凉晚会、啤酒节、歌手比赛、秦腔大赛等活动,创办“秀水欢歌幸福千阳”周末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社团创造更多的表演展示机会。

(三)开办“文化夜校”,多部门合力为群众“送才艺”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千阳县切实从群众生活习惯及需要出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开办“文化夜校”的方式为群众“送技能”“送文化”。    

每年6月—10月,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及时启动延时服务,由18点延长到21点。群众晚饭后到文化馆参观书画作品展览,进行书法、绘画临摹创作等,或者带着孩子到图书馆安静地享受亲子阅读,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亲情。

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和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在“夜校”为群众提供舞蹈、乐器、美术书法、非遗文化、瑜伽等文化艺术普及课程,聘请宝鸡市专业教师及县文化馆中级职称以上的老师进行授课。夜校自2023年5月开办以来,已经举办了11期,参加学员达到4500余人次。今年以来,“文化夜校”期期爆满,参与人员逐期攀升,社会反响越来越好。

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举办“文化夜校非遗培训班”,由县里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手把手为爱好者教授刺绣与剪纸技艺;县人社局在“文化夜校”不定期地举办生活技能培训班,开设厨艺课、家政课、保健课、育儿课。课程不但吸引上班族,更得到进城务工村民的喜爱,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了家政服务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县总工会联合体育运动中心在“文化夜校”开展广场舞培训、乒乓球培训等,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与指导,群众掌握了娱乐健身保健知识和技能,热情高涨地投身到公园、广场文化活动中,促成了全县夜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取得成效

(一)文化社团蓬勃发展

浓厚的“夜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建立了一批群众自发形成、乐于参与、人数众多的文化活动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锣鼓队、腰鼓队78个,秧歌队88个,广场舞队31个,合唱队、器乐队等7个,戏曲剧团6个共计210个,每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二)涌现一大批文化能人

通过文化活动成就了一批文化能人,带动和教会了一批文化爱好者,创作了一批群众编写、排练的文化作品;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器乐演奏、健身操、模特走秀、刺绣剪纸、社火演艺等农村文化能人560余人。

(三)形成了政府引导支持、社会资助、市场运营结合的群众文化社团发展模式

飞天乳业公司赞助锣鼓队购买演出服装道具器材;水木清华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宝鸡润泽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与文化爱好者共同成立锣鼓队等,为社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营造出崇尚文化、热爱锻炼、和谐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群众自发自愿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远离了低级趣味互动,全县没有经营性棋牌室和黄赌毒事件发生。

三、经验启示

千阳县把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休闲放松需求相结合,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不急于求成、不过度投资、不影响群众心情,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服务于民。

一、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在城市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上,政府要坚持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一切为人民谋利,一切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要结合当地工作生活实际,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导向,要有“眼光向下”的关怀,在关注群众“需要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政府能“提供什么”。

二、政府要避免因过度管理使城市生活失去“烟火气”

公共文化设施要服务于民,政府在完善设施的同时要避免因过度管理、过度建设,导致公共场所成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工程,努力做到“建设好、引导好、利用好”。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政府要为群众喜欢的文化活动形式而服务,不能强迫群众做政府想要的形式,不设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耍花架子、不做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