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环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宝环委〔2024〕1号)要求,现将2024年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如下。
2024年,县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以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为路径,聚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等重点工作,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见行见效、向好向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一、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狠抓农村环境整治,推动整体提档升级。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在旅游重点村、人口聚居区、产业示范村建成水冲式A级标准公厕、3A级旅游公厕、卫生公厕共38座。立足冬冻缺水,坚持愿改尽改,推行粪尿分集式、三格无害化、集中下水道收集式“三种模式”,改造户厕2.47万户,占常住农户96%。配备容积与改厕储粪池同步的抽渣车50辆,定期收集、沃肥还田。二是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坚持每周两次深入城区大街小巷开展垃圾乱倒、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广告乱贴整顿活动。深入所帮扶的村,修建绿化带、清理土堆、粪堆、柴堆,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三是引导农户室内卫生做到“四美”。动员帮扶干部定期深入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家中帮助引导其对室内卫生进行全面大扫除,做到室内明亮透气环境美,物品堆放整齐布局美,衣物叠放整齐清爽美,厨具摆放整齐清洁美。
(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源头杜绝秸秆焚烧。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培训。“三夏”“三秋”及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时间节点,组织技术人员下沉各镇村开展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全年累计出动宣传车辆20余次,深入村组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7场次,开展技术服务15场次,开展宣传咨询服务2场次,受训群众800余人,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是推广新优机具,培育壮大主体。2024年新增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4台,累计达到660台。支持吉瑞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重点从事农作物机械化种植、收获、农作物秸秆捡拾打捆、玉米青贮加工销售、枝条粉碎沤肥等工作。充分发挥合作社服务群众的功能,组织社员先后深入各镇开展小麦机收、玉米免耕播种、秸秆捡拾打捆等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小麦秸秆粉碎还田6.41万亩,玉米秸秆粉碎还田7.36万亩,玉米免耕播种3万亩,小麦免耕播种1.6万亩,小麦捡拾打捆8.94万亩,玉米捡拾打捆2.42万亩,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三是依托项目,建立示范基地。依托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全县建成小麦、玉米秸秆及苹果枝条综合利用示范点7个,培育晖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型示范主体1个,建成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示范基地3000多亩,青贮玉米饲料1000多吨。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7.12%。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有力助推全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效控制农业氨排放。一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以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为抓手,在龙槐塬村和三合村建立小麦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核心示范方1个,在三合村和夹咀村推广旱地冬小麦“配方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模式。分山川塬不同区域制定春玉米、西瓜、马铃薯、小麦不同施肥配方12个。通过小麦配方肥料、叶面肥等补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6.9万亩,占全县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的95%以上,2024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果菜化肥农药“双减”示范园。建设化肥农药“双减”瓜菜园,示范带动斜道巷永红辣椒、千川透心红胡萝卜、丰头村红薯等开展减肥减药、增施有机肥。依托苹果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开展果园化肥农药“双减”,2024年为全县果农采购发放生物有机肥1500吨、水溶肥62.5吨、绿色农药62056瓶(袋),在张家塬、南寨两镇建果园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核心示范区2000亩。三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建县级新型经营主体病虫情监测体系1个,建立小麦条锈病监测点15个,果园病虫害监测点9个,玉米粘虫、玉米螟监测点5个,地下害虫监测点17个,病虫害固定监测点96个,全年共发布小麦、玉米、果树重大病虫害趋势预报3期。2024年指导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273.292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87.25万亩(次)。2024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2%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四)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耕地地力评价,保障耕地质量安全。根据全县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按照省耕环站10万亩设立一个点的标准要求,设立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个,对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参数、土壤容重、耕层厚度以及近年来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产期定位监测。与第三方科研院校合作,完成了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经过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千阳县2024年度县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95等。与2023年度耕地质量等级相比,等级提升了0.01等。通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耕地地力评价,保障了全县耕地质量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五)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遏制“白色污染”。全年落实春玉米地膜使用示范点3个,面积0.4万亩,苹果树冠层果实着色薄膜(反光膜)示范点10个,面积1.8万亩,全生物降解膜瓜菜示范点面积0.07万亩。2024年全县农膜使用量131.1吨,回收农膜117.83吨,回收率为89.9%,其中:地膜使用量54.1吨,回收量46.13吨,回收率为85.3%;棚膜使用量77.0吨,回收量71.7吨,回收率为93.1%。
(六)狠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强化源头治理。一是督促组织农药生产者、经营者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利用农资市场检查深入农药经营门店、农业园区,现场指导农药经营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规范农药经营行为。二是依托农药经营门店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5个,其他设立的回收站点3个,辖区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储站3个。三是依托2024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项目,统筹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2024年种植业农药使用总量为38.75吨。包装废弃物产生总量4.8吨,包装废弃物回收总量4.5吨,包装废弃物处理总量4.5吨,其中:大包装回收再利用0.037吨;其他焚烧4.313吨;未处理量0.15吨,未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均返回了经销商。
(七)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一是推广旱塬区粮食节水灌溉模式。以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依托,在草碧和崔家头2镇3村,新建 100m3蓄水池1 座、50m3蓄水池1座,预埋低压管道 30957.48m;在张家塬、城关镇2镇6村实施灌溉和排水工程,新建蓄水池3座,配套潜水泵1套,新增移动灌溉施肥机组4组,铺设低压管道66806m,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6424.95亩。二是推广果业节水模式。整合中省市各类财政资金2120.9万元扶持草碧镇坡头村、南寨镇大寨村、张家塬镇寺坡村、崔家头镇黄里村等村集体采取挖改重建方式改造提升老旧果园1200余亩、提升果园灌溉设施2000余亩。三是推广设施蔬菜节水模式。依托千阳县城市近郊保供基地项目,推广设施蔬菜节水模式投资540万元,建成大跨度钢构暖棚32座,钢构一面坡暖棚5座,完善机电设备、输水管网等,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
(八)抓沼气安全生产,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年初与各镇签订《千阳县2024年农村沼气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和职责。制定印发了《千阳县2024年度农村沼气设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以农业绿色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集中开展了沼气安全使用隐患检查和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排查行动,组建沼气服务技术团队对全县7个镇的农村户用沼气进行了全面排查,入户张贴沼气安全使用挂图520余份,开展沼气安全使用技术培训15场450人次。
(九)狠抓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印发《千阳县2024-2025年涉农领域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至局属各单位,进一步靠实工作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责任;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农领域锅炉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安排8个局属单位迅速深入包抓农业园区(企业)就燃煤、燃气、生物质锅炉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摸底排查,特别是对新建的农业设施大棚进行重点摸排。经过几轮摸排,全县39个农业园区(企业)均无燃煤设施。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要求,对照任务清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仍存在部分农民和经营主体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农业生态环保工作资金欠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加强和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三、下年度工作打算
2025年,我局将按照新形势下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推动全县农业绿色发展。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讲农业生态环保相关政策,加强农业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和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农民和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环保工作。二要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成熟的施肥施药技术,指导农民减少和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不断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加强农药废弃空包装回收,减少农药在土壤里的残留,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三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省市相关项目资金,通过项目实施、资金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确保新型清洁能源应用率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率,助力农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四要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