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千阳县淤地坝度汛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 2020-12-12 09:23:07

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科学调度,全力抢险”为原则,结合我县淤地坝工程实际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淤地坝工程的汛情监测、预防和抢险。

一、险情分析

1.1险情对淤地坝工程安全的危害程度

根据淤地坝运行情况,出现险情使坝体和放水建筑物抗剪强度下降,造成淤地坝等土工建筑物与地基将产生不可恢复瞬时失稳滑移或永久变形,导致坝体横向或纵向裂缝,卧管、排水渠、溢洪道等放水建筑物出现裂缝,错位或断裂。

1.2出现险情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和影响范围

淤地坝持续时间长的连续强降雨,使土壤含水量饱和,滑坡、坍塌、流泥等地质灾害频发,淤地坝放水工程卧管、明渠、坝坡排水渠和溢洪道出现堵塞、压埋或基础受损。同时受坝体自身及两侧道路、山坡产生的大量径流和坝内放水冲蚀影响,淤地坝受损严重。

1.3溃坝洪水对下游工程、居民及财产、重要经济设施等的

影响

溃坝原因概括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特大洪水、库岸滑坡等;人为因素有勘探设计不周、坝基处理不当、施工质量不良、泄洪设施不足、运行管理不善等。

溃坝洪水具有突发性和来势汹涌的特点,其洪峰流量远大于暴雨或融雪形成的天然洪水,对下游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极大,甚至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预防措施

2.1淤地坝防汛指挥机构及成员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镇人民政府建立防汛指挥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度汛预案,并做好一切防汛准备和雨情、水情观测工作,能使防汛工作指挥机构真正发挥职能。

镇长任总指挥,水利主管镇长任副总指挥,镇机关干部和驻镇单位干部为抢险队后勤供应组队员,直接受指挥部领导。在南寨镇邓家塬村组建30人的抢险队伍承担抢险任务。村党支部书记任抢险队长,抢险队成员登记造册,上报镇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当淤地坝发生险情时,指挥部及成员必须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所在部门同志按职务高低递补。

2.2淤地坝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管护人及责任,主管单位及职责

淤地坝行政责任人为镇镇长,主管水利镇长,镇人民政府水管员任技术负责人,负责淤地坝的险情分析,并对险情做出明确判断。管护人由村主任担当,认真对区域内淤地坝进行检查,及汛情、险情的监视。如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向镇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2.3汛前主管单位和管护人检查、隐患排查方案和要求

汛前,由镇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镇长和管护人对所在区域内淤地坝进行检查和排查。主要对坝体坝肩、卧管等放水建筑物出现裂缝;排水渠、溢洪道或排水涵管裂缝或断裂;坝体两岸坡体坍塌、岸坡、陡坡侧墙滑塌或裂缝及上坝道路坍塌或被岸坡土体塌方堵塞进行隐患排查。

2.4汛期管护人巡查频次、方式方法、检查部位、内容和技术要求

淤地坝在汛期运行过程中,由管护人每月检查观测一次,检查坝顶与坝坡有无裂缝、塌坑、滑坡现象,迎水坡有无风浪冲刷,背水坡有无散浸和集中渗漏,溢洪道有无塌方积土,排水设施有无损坏失修,坝体上有无作物种植,做到边检查,边维修,并做好观测记录,存入技术档案,确定专人保管。

2.5报汛、报险的方式方法、程序、单位和人员、内容、时间要求

淤地坝出现险情时,由管护人第一时间向镇人民政府以电话形式或者书面材料对有关险情重要位置所出现裂缝等进行报告,然后再由镇人民政府向县级防汛指挥部以电话形式或者书面材料对淤地坝发生的重要险情出现的位置等进行详细汇报,不得隐瞒和漏报。

2.6防汛值班制度,汛情、险情报告制度

防汛期间,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在村落实2名测报员观测汛情情况,每天观测一至二次,熟悉汛期上报程序和联系信号,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对淤地坝枢纽部分坚持每逢半月检查一次,降一次大雨检查一次,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向镇政府请示报告,再由镇政府上报县防汛指挥部。

三、抢险措施

3.1淤地坝坝体出现裂缝、漏洞、管涌、漫溢等险情的抢险方案和处置措施

淤地坝坝体出现裂缝较为常见。按其走向可分龟状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内容裂缝四种。当坝面发现裂缝后,先查明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和走向等;注意观测裂缝的发展变化,分析裂缝的原因和性质;尤其是贯穿坝体的横向裂缝、内部水平裂缝和脱坡裂缝的处理。同时要控制好库水位和对裂缝的临时保护措施。采取措施是开挖回填法和充填灌浆法。漏洞是因堤身有隐患,堤身土粒流失,渗水集中等引起。漏洞的抢险处置措施:堵塞洞口通常用抛撒土或土袋堵漏。当无法堵漏时采取背水坡导渗排水,防止漏洞扩大,变浑为清,引出清水。管涌抢险必须降低渗流出坡降,减少渗流压力,增强坝体或地基土的抗渗能力。坝顶漫溢常因原设计标准偏低,或暴雨集中,洪峰流量过大,库容容纳不下,水位超过了坝顶。抢险方案及处置措施是:事先掌握水文预报,加强水库控制调度,合理预泄腾空库容;上游分洪截流,减少进库流量;下游清除行洪障碍,增加河道泄洪能力;

3.2放水工程出现堵塞、基部淘刷悬空抢险方案和处置措施

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出现堵塞、基部淘刷悬空时,应采取将基础做好,接口处理不漏水,卧管与涵管与坝体紧密接触,涵管应埋设在坝体内部的处置措施。

3.3溢洪道裂缝、基部淘刷悬空抢险方案和处置措施

在淤地坝溢洪道出现裂缝、基部淘刷悬空应采取方案和处置措施:下游清除行洪障碍,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加宽溢洪道的断面或降低溢洪道底坎,清除溢洪道,泄洪洞进水口漂浮物,增大水库。

3.4抢险物资保障

由镇人民政府安排一定种类和数量自备的防汛抢险物资,为编织袋1000条,并在汛前负责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并对抢险工作负总责。

3.5抢险物资种类储备方式及地点、调度方式

根据淤地坝所处的位置情况,由镇人民政府自备的防汛抢险物资(编织袋),存放在村委会,造册专人登记后确定专人保管,一旦出现险情时,能确保及时运往现场投入使用。

四、避险措施

4.1预警、避险的决策组织及人员

当淤地坝发生险情后,根据预报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险情时,镇人民政府淤地坝防汛机构要立即运转,迅速有效的实施救援抢险,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迅速到位并立即开展救人、抢险、疏散灾民等工作,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安定人心,稳定局势。

4.2险情预告等级、通告方式、对象及负责人

按照险情预告等级,在规定时限内镇人民政府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针对险情,快速调度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抢险救灾工作所需,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县政府。坚持24小时工作值班制,配合好县防汛指挥部对险情调查,坚决执行县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努力完成抢险任务。

4.3安全避险地点、人员撤离组织、程序、措施

防汛期间各淤地坝测报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及时逐级上报监测情况,当遇到暴雨超过设计降雨时,由镇人民政府镇镇长负总责,并负责指挥、组织抢险队伍,立即赴往现场按照抢险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防汛抢险工作,在抢险队伍难以满足抢险要求时,由镇长指挥调配当地民兵或群众参加抢险,把人民群众撤离到离出现险情的最安全地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到任何损失,并做好调度和信息报送事项。抢险期间,镇政府防汛指挥所有权调用区域内物资、设备和交通工具,抢险完毕后,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归还或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