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广袤沃土”。今年以来,千阳县聚焦人才、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我县投资兴业。
一是聚焦引才育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围绕当前全县人才工作问题短板,完善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奖补、子女教育、租购房补贴等政策,在人才引进、创业扶持等环节,提供“一条龙”全链条政策扶持,不断建强人才队伍,释放人才发展动能,招引各类人才136人。按照“12+1”培训目标,协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开展定制式人才培训,培育“千阳苹果师傅”“千阳奶山羊专家”“千阳蜂农”“千阳绣娘”“千阳保姆”“千阳技工”1152人。
二是聚焦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县域内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持续推动金融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风险合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树立“一件事一次办”意识,对授信和贷款办理流程进行再梳理、再优化,提高贷款办理效率。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指导县域金融机构、小贷公司持续推广使用“信易贷”“秦信融”等金融产品,今年为85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81亿元。
三是聚焦用地需求,加强土地供应支撑。按照“管用结合,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动态巡查,建立管护台账,织密织牢储备土地管护网,确保有用地需求时可第一时间实现“净地”出让。对重大项目开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扎实高效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统筹用地审批、空间规划、土地供应和登记办理等资源,提供从选址到供地“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保障了千阳县中学新建一期用地、千阳县碧盛建陶园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石墨烯粉体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4个项目420.12亩用地需求,增加财税收入3539.81万元。
四是聚焦数字赋能,提升助企服务质效。以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去哪办、需要啥、怎么办”等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整合人社、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高频办理事项5212项,推出数字政务门牌,扫码直达办理界面,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办事渠道,让更多事项好办易办。设置网上政务大厅、“码”上办事、便民服务、政策动态宣传四大专区,帮助企业群众随时了解政策、办理业务、查询进度、反馈问题,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千阳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74%,全程网办率达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