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社会老龄化加剧、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缺乏体力锻炼等因素将会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因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其危害、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虽然通过服用抗高血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仍然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年龄等多种因素。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三、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胀、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四、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它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五、高血压的日常保健
(一)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适度减少钠盐摄入和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血压,积极倡导大众低盐高钾膳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日。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腌制食品、调味品等含盐量高的食物的摄入。
(二)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外,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和改善患者血压必要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用高脂肪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的摄入量,其中奶、蛋、鱼、虾的蛋白质质量较高,植物蛋白中可以选择豆类食用。 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每天30分钟,每周5~7天),以抗阻运动为辅(每周2~3次)的混合训练,有氧运动包括如步行、跑步、走楼梯、打太极拳等,抗阻运动包括如坐姿提踵、弹力带训练等。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合理运动,秉持有恒、有序、有度的原则,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戒烟限酒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戒烟限酒,非必要不饮酒抽烟,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基本需要终生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所以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降压药物的使用要遵循降低风险、长效降压药、低剂量起始、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等原则。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及药物服用上,要谨遵医嘱定时定量,不得自己随意减量或者停药,要定期就医,结合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药物,有效地控制血压,避免其反跳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概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