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千阳县市场监管局消费警示

来源:千阳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5-10-29 09:1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围绕银发群体“衣食住行康养娱”的多元化消费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但也滋生出许多包装精美的消费陷阱,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了帮助老年群体识别消费陷阱,千阳县市场监管局发布如下消费警示:

消费陷阱常见形式

1.以“免费体验”为诱饵,降低警惕。商家多在社区活动室、小型酒店或临街店铺设置“体验点”,打着“免费试用保健品”“免费检测身体”的旗号吸引老年人。比如部分商家推出“免费体验磁疗仪”“免费试用破壁机” 活动,只要老人到场就能参与,还会热情提供茶水、水果,逐步拉近与老人的距离,消解戒备心理。

2.用“高科技概念”包装,夸大功效。为让普通保健品显得“高端有效”,商家会编造虚假“高科技” 说辞。例如将普通钙片宣传为“纳米级骨密度修复因子”,声称能“逆转骨质疏松”;把普通蛋白粉包装成“基因营养补充剂”,宣称可“预防老年痴呆”。更有甚者伪造检测报告,用“权威认证”“专利技术”等话术,让老人误以为产品真有神奇疗效。

3.靠“免费赠品”刺激,诱导消费。在体验过程中,商家会不断抛出“小福利”:参与体验送鸡蛋、毛巾,留电话送洗洁精,介绍朋友来送食用油。这些 “免费赠品” 看似划算,实则是“钓鱼钩”—— 当老人对赠品产生依赖、频繁到场后,商家就会开始推销高价保健品,不少老人为了继续获得赠品,或碍于 “人情”,轻易掏钱购买。

4.抓“贪小便宜”心理,层层施压。商家精准拿捏部分老人“想省钱、图实惠”的心理,推出“买一送一”“多买多返现”等优惠。比如“购买 3000 元保健品,送价值 500 元按摩枕,再返 200 元现金”,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保健品本身成本极低,所谓“赠品”也多是劣质产品。还有商家用“限时折扣”“名额有限”制造紧迫感,催促老人当场付款,不让老人有时间与子女商量。

5.借“情感营销”捆绑,巩固骗局除了物质诱惑,商家还会用“情感牌”套牢老人。工作人员称呼老人“叔叔”“阿姨”,陪老人聊天解闷,甚至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做家务,营造“比子女还贴心”的假象。当老人产生信任后,商家再“贴心”推荐“能治老毛病”的保健品,不少老人因情感依赖,即便对产品存疑,也愿意花钱购买。

牢记 “三个坚决”,远离保健品陷阱

1.坚决不贪“免费”小利:遇到“免费体验”“免费赠品”活动,先问自己“商家图什么”,不要因鸡蛋、挂面、毛巾等小赠品,轻易留下个人信息或频繁参与活动,避免陷入骗局。

2.坚决不信“高科技”噱头: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凡是宣称“包治百病”“高科技治愈”的宣传,全是谎言。若有健康问题,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保健品商家的 “检测结果”和“治疗建议”。

3.坚决不独自大额消费:购买保健品前,务必先与子女沟通,让子女帮忙辨别产品真伪和商家资质。遇到商家催促 “限时购买”,更要冷静,可借口“回家拿钱”“和子女商量” 离开现场,避免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