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男,汉族,现年51岁,中共党员,市低保处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2021年6月,根据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安排,到千阳县高崖镇雪白殿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至今。几年来,李林同志始终坚持“三不”(驻村不混日子、离开不留遗憾、不给单位抹黑)原则,勤奋进取、担当作为、务实敬业、甘于奉献,为助力雪白殿村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所在单位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定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被表彰为2023年度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两轮驱动,壮大集体经济
雪白殿村地处千山深处,远离县城,人口较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由于没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这与乡村振兴“产业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李林同志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四组由于老人户较多,劳动力较少,部分陡坡山地种植玉米比较困难,于是提出流转土地集体种植的想法,经过村组干部研究,征得群众同意,最终以每亩高出行情50元的价格,流转该组土地150亩集体经营,当年净收益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结合村域内饲草资源丰富的实际,2022年9月,李林同志起草了《林下经济可行性报告》《高崖虫草鸡项目计划书》,获批动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工地,检查施工进度,研究工程细节。
同时,和村上干部先后赴咸阳、凤翔、太白等地考察学习,分批引进鸡苗,并提出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饲养生态化、销售品牌化的“四化”工作思路。期间,鸡苗两次发生疫情,李林同志和村支书驱车往返300多公里带着病鸡送检、配药,连夜给几千只鸡苗逐个用药,由于医治及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损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虫草鸡(蛋),李林同志精心编写脚本,亲自掌勺烹饪,组织拍摄视频,制作的宣传片被“陕视宝鸡”转载,一度出现虫草鸡供不应求的现象,首次走进了千阳县最高档的海棠假日酒店和更多的百姓餐桌,这道来自大山深处原生态、无污染的美食也受到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仅此一项,再次增加村集体收益5万余元。
多向发力,提升治理水平
驻村期间,李林同志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要求,结合村情民情,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在李林同志的建议下,分别在村委会门前和雪白山下竖起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浓情雪白山、乡邀天下客”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文化氛围。李林同志编写的《雪白殿村规民约20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同时,结合村域治理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从家庭卫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10个方面细化了评分标准,每季量化打分,每年积分兑换。
针对村里文化生活单一的实际,李林同志连续三年先后策划组织了“庆元宵、谋发展”新风节日会、“学雷锋、作表率、促发展”主题活动、“弘扬新风尚、欢乐度重阳”新风节日会,以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和文艺演出,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激发了“我学先进我进步、我为村上作贡献”的工作热情。2023年8月,在高崖镇组织的首届“书香润乡村、阅读促振兴”读书大会上,李林同志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说和美”的演讲,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夯实基础,凝聚工作合力
在李林同志看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但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同样重要,这也是管长远的根本之举。几年来,李林同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打基础、强堡垒、聚合力方面。为了进一步夯实责任,李林同志对村组干部和工作队职责任务全面梳理为69条,责任到人,各有侧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并明确了虫草鸡(蛋)年度销售指标。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护林员参加公共事务情况实行考勤制度,定期通报,纳入年度考评。同时,对村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进行了规范。并充分利用千山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设计了宣传图版,改造了党建会议室,提升了阵地建设质量。李林同志充分发挥机关工作优势,自驻村以来,起草了各类预案、规划、方案等80余份。
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了《致敬高崖》《满山尽带黄金甲》《可怜天下父母心》等驻村工作侧记20余篇,大力宣传基层干部勤奋敬业的好作风和山区农民勤劳朴实的好民风,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关注山区、关心农民,其中多篇文章被《千阳党建》刊发。拍摄的《鸡鸣三县纪录片》先后被《西部网》和《掌上宝鸡》等媒体转载运用,使遗落在荒山野岭乾隆年间的老界碑被世人知晓。李林同志积极联系《宝鸡日报》等媒体,先后对元宵新风节日会、产业分红、暖心代办以及虫草鸡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雪白殿这个小山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李林同志不懈努力,工作基础更加夯实,工作落实更加规范,工作合力更加凝聚,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有力,所在村从2022年的后进村一跃成为2023年度良好村,位居全镇第二。
真情为民,永葆党员本色
2021年6月份,在单位选派驻村人员时,由于其他同事要么孩子小需要照顾,要么家里有困难走不开,李林同志主动请缨,为了不影响工作,把偏瘫在床75岁的老父亲送到养老院,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中,期满2年后毅然选择了留任。同样作为农民出身,而且长期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和困难群众打交道,李林同志骨子里有着浓厚的农民情结,心系困难群众,真情真心为民。李林同志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转一转,和群众拉拉家常,问寒问暖。为群众调电视信号、背核桃、换水龙头、修缮危房、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给群众掰玉米。总之,李林同志看到什么就做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几年来,他积极协调单位和相关部门,先后为60多户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棉衣被70余套,为5户低保户实施居住环境改造提升工程。针对村里两处水塔漏水的实际,通过个人努力,争取资金17.2万元,对村里供水设施等进行了维修改造。针对群众远离县城、买菜不方便的问题,利用闲置场地,李林同志自己动手,顶着烈日,不怕脏,不怕累,加班加点修建了高标准的“共享菜园”,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每年6-8月份,也是高崖的主汛期,只要下大雨,李林同志就会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和其他干部一起入户排查风险,转移安置群众。为了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李林同志想方设法,多方联系,并开着车到凤翔、陈仓等市区各个地方送货上门,累计帮销核桃、蜂蜜、湖羊、虫草鸡(蛋)等5万余元。在驻村的几年中,李林同志坐过群众的热炕头,坐过家门口的石墩子,抽过大爷递来的便宜烟,吃过大妈做的核桃馍。不论谁家有红白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用他的话说:“雪白殿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乡亲就是自己的家人”。
几年来,李林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虽然是工作队员,但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担当作为,敬业乐业,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干部群众树立了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