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推动追赶超越的关键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6%。
完成以上任务,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工业突破作为关键举措,把城乡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民生改善作为有力支撑,坚持项目引领,实施好“追赶超越十大工程”。
——绿色工业增效工程。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业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促进18户新材料企业尽快投产,带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以上。
——农民增收“千万亿”工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亿元,围绕苹果、奶畜、蔬菜、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人均年增收1000元。
——万亩有机苹果工程。支持海升等龙头企业建成有机苹果示范园3500亩,带动建设全国最大的万亩有机苹果示范基地,推动苹果产业向高端迈进。
——万人电商创业工程。支持企业、商户和个人依托网络创业,引进、发展100户电商企业、1000户淘宝店,培训电商人才1万人次以上,网上交易额达到2亿元以上。
——新能源光伏扶贫工程。落实优惠政策,建设500户以上贫困群众光伏增收示范点,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推进光伏扶贫。
——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争取国开行专项基金支持,围绕旧村改造、绿化美化、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饮水和村组道路街巷硬化,改善76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教育事业提升工程。投资1.46亿元,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项目,建成投用西新小学,完成东城幼儿园主体,推动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气化千阳建设工程。建成南寨、草碧两个天然气门站,加快县城天然气支管网改造,推动天然气进村入户,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城关片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城关片区启文巷、东大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同步做好商业、文化、餐饮、休闲、旅游开发,优化县城老城区人居环境。
——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利用智慧宝鸡系统平台,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完善各类应用,实现审批一站通、便民一卡通、监管一网通、服务一点通、政务一号通,打造智慧千阳。
通过实施“追赶超越十大工程”,带动县列110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年度投资40.33亿元。持续开展“招商季”活动,推进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加强中省资金申报争取,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2亿元。紧扣PPP项目抓推介,吸引更多社会投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6亿元。
在全面实施“追赶超越十大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精准施策,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培育增收产业。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支持张家塬、草碧建设万只奶山羊镇,建成6个千只奶山羊村、7个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全县新增高产奶山羊1万只。依托千川红萝卜、斜道巷线辣椒等优势品种,建设蔬菜专业村10个,新增蔬菜面积4000亩。在白石河、草碧沟等川塬、山塬结合部,重点发展核桃产业,新栽新品种核桃5000亩,建设15个核桃专业村。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利用北部山区坡地,种植中药材5000亩,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推进易地搬迁。整合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扶贫搬迁和避灾搬迁,集中力量建好县城安馨家园、寇家河移民新村等11个易地集中搬迁点,力争建成1-2个省市搬迁示范点,完成741户贫困户和134户避灾户的搬迁任务,彻底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落实各类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退学。积极开展健康扶贫,不断完善贫困患者电子信息档案,坚持定期开展上门巡诊、义诊送药等医疗服务,降低困难群众就医成本。整合人社、教育、扶贫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精准开展家政、餐饮等各类技能培训,争取每个贫困户有一人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提高脱贫能力,保障年内实现整县脱贫。
(二)强化工业主体地位,打造新型环保工业集群
发展新材料产业。启动建设已签约的海创集团30万吨固废处置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用。做好项目选址和用地保障,促进3万吨人造石墨粉和新型防水材料生产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陕西隆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8户小型环保加工企业建设,力争6月底前投产。进一步完善环保新材料工业园道路交通、水电气热、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强商贸、餐饮、金融、物流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争创省级科技示范园。
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长岭电气50兆瓦、宝鸡吉能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配套建设110千伏升压站等设施,争取年内实现并网发电。加强与华润电力等世界500强企业对接洽谈,争取引进投资1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促进自然资源向能源产业转变。
壮大食品加工业。支持海升集团在我县建设万吨果蔬汁和果冻干生产线,力争年内实现试生产。加快陕西锦泰集团100万棒香菇和1400万瓶食用菌酱生产线建设,6月底前投产。支持指导宝鸡天力德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野菜种植基地,升级改造野菜加工生产线,提高加工能力。围绕优质农产品,积极包装、推介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争取引进食品加工企业2户。
(三)坚持果业主导,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扩大苹果产业规模。实施现代果业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建设万亩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新增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面积3000亩。持续推进大户建园,扶持10亩以上果业大户100户,新建示范园2000亩,带动全县新增苹果建园面积1万亩,持续扩大苹果产业规模。深化县校、县企合作,完善“田间大学”培训模式,全年完成1万名新型果农再培训。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华圣果业、洪福果业、有机王等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品种、发展新技术、使用新机械,带动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创建省、市级农业园区3个。围绕省市级示范社创建,新培育专业合作社50个,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10个。完善家庭农场注册认证制度,引导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合作联营,实现共同发展。
打造有机农业品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苹果信息交易中心,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让“千阳红苹果、中国好苹果”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果业品牌。组织、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地域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生产基地和原产地认证,力争申报成功省市级知名农业商标5个,全力建设国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县。
增强农业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冯坊河水库前期各项工作,实施夜叉木灌区引水渠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难题。加快崔家头水厂改扩建工程进度,建成老庄沟、柳王庙、上店等5个村人畜饮水工程,保障1万人饮水安全。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新修改建生产道路30公里,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3万亩。
(四)突出旅游带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争取引进实施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项目,发展鲜果采摘、农事体验,促进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利用。规划建设南寨苹果小镇、高崖回民小镇、水沟镇旅游度假村,建成苹果公园、苹果大道,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精心筹办名人名家采风、文艺作品展、自行车赛、垂钓美食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千阳。全年接待游客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力争突破8亿元。
推动社会消费升级。认真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支持“村淘”镇站村店建设,拓宽苹果、核桃、土蜂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支持千誉商城完善基层网点,引进5-10户第三方电商平台服务企业,鼓励实体商贸企业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实体店更好发展。建成卓业华隆国际商贸综合体,配套完善华御金座、渔阳鸿府、水木清华等街区综合服务功能,培育消费热点,促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亿元。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发展众创空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000户。全面落实《千阳县企业家服务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新增非公有制企业100户。积极引进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类企业,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争创省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
(五)突出功能提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坚持完善功能、扩大容量、提升形象,继续实施县城提升改造,建设西关便民市场和西新区综合市场,扩大供热供气范围,对宝平路、南关路、东大街等主要街道绿化美化、楼体亮化、景观小品进行改造、完善。有序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选择3—5个小区先行先试,维护更新小区供排水、车辆停放、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
加强县城规范管理。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市政、环境、交通、应急、规划等职能,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县城综合管理水平。对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进行综合整治,严格“门前四包”责任制,有效治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推动县城环境更加规范有序。
提升城乡通达能力。加快G344县城连接线建设进度,完成西新区冯坊河桥、滨河路二期等工程,启动建设千湖廊桥,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积极争取省市公路提档升级项目资金,实施千高路改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年内完成300条村道145公里建设任务,实现村村、组组道路硬化连通。加强农村街巷硬化建设,消除农村土巷道,方便群众生活。
(六)注重生态文明,着力建设五美千阳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8处,推进四改、消除三堆、治理三乱,坚持“月检查、月评比、月通报”,完善农村日常保洁长效机制。深化百棵乡土树种进农村,积极推广栽植杨树、国槐、桐树、核桃、柿子等乡土树种,建成一批核桃巷、柿树巷等特色农村巷道,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体现美丽乡村乡土特色。
强化县域生态治理。持续推进绿色千阳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植树365万株,继续打造花海盛景,让千阳的大地更绿、更美。积极实施千河流域防洪和水污染治理,新修加固堤岸14公里,铺设污水管网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让千阳的水更清、更净。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严格环保执法监管,保障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让千阳的天更蓝、更亮。
弘扬美好村风民俗。突出特色民俗,继续建设村史馆,让群众不忘传统、记住乡愁。以道德讲堂、百姓讲堂为载体,深入开展“四德”教育、“晒家风、亮家训”评比和文明村镇、文明户、最美农家评选活动,倡导正能量。鼓励各类文艺团体走进基层,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广农村红白理事会制度,促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尚。
(七)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中小学德育行动和家庭教育绿荫计划,加速教育内涵发展,支持千阳中学建设省市级名校,建成西部教育强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体育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力争在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实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完成2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县文化艺术中心年内开工,城市综合档案馆建成主体。深化“两馆一站一室”免费开放,争取县图书馆国家三级馆创建顺利通过复审。
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建成安馨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年内引进医学类本科生10名以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儿童成长家园建设,完善农村互助幸福院长效运行机制,启动建设四季青老年公寓,建成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构建更加健全的社会关爱扶助体系。巩固提升“大社保”模式,深化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整合并轨政策。不断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力争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千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保持“两率一度”省市领先。积极创建信访“三无”县,健全完善信访制度,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建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屏障。全面启动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行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营造安全生产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