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会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
坚持品牌化引领、标准化推进,规范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运行,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实现全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全覆盖,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服务事项“下沉办”“就近办”“网上办”,加快推动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取得良好成效。
三、工作任务
(一)规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运行。
1.各镇(村社区)对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形成事项清单.
2按照“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的要求,梳理公布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
3.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管理平台,准确填报公布的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群众办事提供实用性强的“办事向导”和服务指南。
(二)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1.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
2.完善服务统筹机制。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实现政务代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村(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每天8小时,群众关切项目应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及时响应群众需求。
3.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延伸,整合公安、税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自助服务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
(三)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
各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各窗口单位、要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五项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实现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所有村(社区)全覆盖;完善村(居)民自我服务机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增强自治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水平。
四、工作要求
I.提高站位,精准落实。各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行动成效等内容,抓实抓细,持续提升镇、村(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
2.加强指导,做好保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业务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培训等保障工作,确保相关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强化考核,务求实效。推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的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将纳入各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工作部门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各镇和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谋划,压实工作责任,务求取得实效。
原文链接: